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世界上公认的四大帝王,具有一定借鉴价值,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。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大有收获,下面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。
1、四个家族是哈布斯堡家族、美第奇家族、波旁家族、吉斯家族。
2、法国古称“高卢”,公元1世纪被罗马人占领,5世纪,法兰克人移居到这里。10~14世纪,加佩王朝统治时期改称法兰西王国。
欧洲的爵位分为五个等级,分别是公爵、侯爵、伯爵、子爵、男爵。
1、在欧洲,封建统治者内部,贵族阶层的划分。这种语言最初是在中世纪时期产生的,并在现代某些国家依然使用。按照领地的大小,可以分为五个等级,分别是公爵、侯爵、伯爵、子爵、男爵。
2、公爵:在所有的贵族中,公爵是最高级的。它的来源有三种:第一种是在欧洲氏族社会瓦解的时候,日耳曼部族的军长;第二种是罗马部族的军队首领;第三种是古罗马边省的将军;第二种是当地的军队官员。在封建制度发展和王权不断加强的情况下,公爵成为统治阶层的最高阶层。在英国,第一个公爵是十四世纪爱德华三世英王册封的,所有的贵族都是国王。直到十五世纪,一些非皇室成员也被册封为公爵。
3、欧洲地处东半球西北方,北接北冰洋,西接大西洋,南滨地中海,黑海,大西洋。欧洲东部有乌拉尔山脉,乌拉尔河,东南有里海,大高加索山脉,黑海,亚洲,西与北美洲相连,格陵兰海,丹麦海峡,地中海,与非洲(直布罗陀海峡)相连。东边是乌拉尔山脉(66°10'E,67°46'N),南部是马罗基角(西经5度36分,北纬36度),西到罗卡角(9°31'W,38°47'N),到诺尔辰角(27°42'E,71°08’N)。它和亚洲被称为亚欧,亚洲和非洲被称为亚欧非。欧洲拥有更高的人类生活水平,更好的环境和更高的人类发展指数。
除了大唐帝国,还有三个在当时世界上十分强大的帝国,唐朝时西方的三个强大帝国:
唐朝以来的古代史书上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。作为穆罕默德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,拥有六百多年的历史。其疆域在最鼎盛的时期,国土面积达1340万公里。从东印度河及葱岭,西抵大西洋沿岸,北达高加索山脉、里海以及法国南部,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。
拜占庭帝国的正式名字叫东罗马帝国,是为了区别古罗马与中世纪神圣罗马被历史学家引入的称呼。其国土面积达356平方公里,同样是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。这个在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国家曾经历了12个朝代,共93位皇帝。历史上的罗马步兵和重骑兵也是非常厉害的。
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中一支强大的部落,西罗马帝国开始瓦解时,法兰克人乘机扩展地盘。战胜了匈人和日耳曼部落等法兰克势力。于公元486年,建立了墨洛温王朝。公元800年查理加冕称帝,成为查理曼帝国。
1、马克思曾经说过,18世纪世界上有两位伟大的帝王:一位是中国清朝的康熙大帝,另一位是沙皇俄国的彼得大
2、康熙大帝:1654年出生,8岁登基,16岁掌权,在位61年,1722年去世。
3、彼得大帝:1672年出生,10岁登基,17岁掌权,在位43年,1725年去世。
4、彼得大帝和康熙大帝各自在自己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。彼得大帝把世界历史边角里的沙皇俄国拉进了世纪历史的显著位置,彼得大帝成为使沙皇俄国发展壮大的关键人物。康熙大帝则为大一统的中华做出来极高的贡献,他是满蒙的大汗也是中原的天子。
5、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。两人生活的年代基本是一个时期,去世时间差不多;都是少年登基,经过争斗才得以掌握实权;都是接手了一个外忧内患的烂摊子;都把各自的烂摊子处理的很好,都让自己的帝国盛极一时。
6、聊到两人不由得要提到两人的一次小小对决:雅克萨之战和《尼布楚条约》。
7、其实早在清朝入关之前,明朝崇祯上吊的前一年,沙皇俄国的势力已经侵扰到黑龙江流域。不过只有一二百人,抢劫一番就回家了。但是这给后续的不断侵扰,开了个不好的头。满清和明朝在这个时候都没精力去理会这些,直到康熙平定吴三桂之后才腾出精力。
8、第一次1685年,清军2500人VS俄军450人;
9、第二次1686年,清军2100人VS俄军826人。
10、雅克萨苦寒之地,对于沙皇俄国来说是千里迢迢、力所不逮;对于清朝来说也是远离中原、补给不便。所以双方的冲突规模不大,人数多的清军作为进攻方,人数少的俄军作为守城方,谁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,清军只能靠长期围城的办法取得胜利,基本上算是势均力敌吧。
11、从开始交涉到1689年签订《尼布楚条约》,前后揪扯了30多年。就不说《尼布楚条约》的内容了,就说说当说到的各方评论吧。有意思的是《尼布楚条约》的正式文件既不是俄文,也不少中文,用的是拉丁文。
12、◆清朝这边认为“这一个为了赶紧签订,腾出手来平定准格尔的,做出让步的平等条约”。
13、◆沙俄则认为“这是外交领域的失败,把本来可以给沙俄通航的河流成为了双方的分界线”。后来的清俄《瑷珲条约》,沙俄认为是他们的收复失地的运动,包括苏联时期都是这种论调。
14、至于后来的国人们的评价则各有见解:
15、★有资料记载说,清朝任用的两个谈判翻译:一个是法国的张诚,一个是葡萄牙的徐日生,都在谈判中为沙俄透露了康熙皇帝的底线,和清朝的谈判情报。因为他们和沙俄一样信奉基督,并且得到了沙俄的贿赂,使得沙俄得了好处还卖乖。
16、★有人认为,清朝所谓的“让步”很没有原则。除了把贝加尔湖以东一句话就送了出去,还把北冰洋到外兴安岭到白令海峡到的一大片定为待定区域,这一个小“让步”让300多万平方公里与我们无缘。
17、★闻一多先生认为,《尼布楚条约》对中国绝对的不平等条约,是中华的国耻。
18、★复旦有位教授认为,当时的那些地区是布里亚特部落的游牧地,布里亚特虽然是蒙古分支,但清朝没有有效地统治过,不能算清朝的。
19、★有本书《中国人史纲》则评价,这个条约给清俄带来一百多年和平,是对沙俄向南推进的封堵,是对清朝边疆稳定的护卫。
彼得一世·阿列克谢耶维奇(1672年6月9日—1725年2月8日),史称彼得一世(英语:PeterI),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(PetertheGreat),是阿列克谢一世之子,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五位沙皇(1682年4月—1696年与伊凡五世共治)、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(1721年11月2日—1725年2月8日在位),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“大帝”之一。